女性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感染是女性常见疾病,也是全球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大城市,妇科门诊55%以上的患者都与生殖道感染相关,基层或农村生殖道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比例更高。全国每年约4亿人次由于生殖道感染就诊,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高达400亿,生殖道感染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则可导致不孕不育,流产,早产,先天性感染及新生儿感染,还会造成很多很严重并发症。生殖道感染包括:阴道炎,附件炎, 盆腔炎。

阴道炎

正常的健康妇女,阴道由于解剖组织的特点对病原的侵入有天然的防御功能。如阴道口的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激素的影响下增生,和表皮细胞 角化,阴道酸碱度保持在pH4-5,使适应碱性的病原如厌氧菌的繁殖受到抑制等。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病原易于侵入,发生阴道炎症。

疾病简介:

正常寄生于健康妇女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占优势,阴道乳酸杆菌对维持阴道正常菌群起着关键作用。阴道上皮的糖原经乳酸杆菌的作用分解为乳酸,使阴道局部 呈弱酸环境。下列情况有可能影响阴道生态系统的平衡:

①性激素:如月经期前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阴道内pH上升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

②某些杀精子的避孕 药膏对乳酸杆菌有毒性作用。

③药物:许多种药物如广谱抗生素可杀灭或抑制乳酸杆菌而影响阴道内的环境。④感染;如妇女性乱,感染了STD等,可干扰阴道内原有菌群而导致失调。

疾病分类:

          滴虫阴道炎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

          细菌性阴道病(BV)

          幼女性外阴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

滴虫阴道炎

滴虫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一种阴道炎,属STD 。

1)流行病学 滴虫阴道炎分布于世界各地、各种气候和不同人群中,主要通过性交直接传播,也可经浴室、厕所马桶、游泳池、内衣裤及各种卫生用具间接传播。 

2)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阴道毛滴虫是一种厌氧性寄生虫,呈梨形,约为多核白细胞的2-3倍大小。其体部有波动膜,顶端有4根鞭毛,鞭毛随波动膜的波动而摆动。阴道毛滴虫只有滋养 体而无包囊期。滋养体对不同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能在25-40℃中生长繁殖,3-5 ℃存活2小时,在46℃时生存20-60分钟,在半干燥的环境中能存活10小时。故滴虫在脱离人体后也容易传播。滴虫适宜在pH值5.5-6的环境中繁 殖,pH值在5以下或7.5以上时其生长受到抑制。滴虫有嗜血和耐碱的特性,故当月经来潮后,阴道pH值升高,有利于阴道毛滴虫的繁殖,它能溶解阴道上皮 细胞内的乳酸铁,便于炎症的发作。 

3)临床表现 

a.症状 主要是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及外阴瘙痒,可伴有烧灼感、疼痛和性交痛,如伴尿道感染时,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约9-56%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b.体征 体检发现阴道粘膜和宫颈阴道部明显充血,并有出血点,阴道内有大量白带,呈黄白色、灰黄色稀薄泡沫样液体或为黄绿色脓性分泌物。 

4)诊断 根据病史,外阴痒、多量的泡沫样阴道分泌物,即可考虑该病。 

a.必须将阴道分泌物在显微镜下检查,见到滴虫可确诊。检查滴虫最简便的方法是悬滴法,在玻璃 片上加一滴温生理盐水,于后穹窿处取少许阴道分泌物,混于玻璃片上的盐水中,即刻在低倍显微镜下寻找滴虫。若有滴虫,可见其呈波状运动而移动位置,亦可见 到周围白细胞等被推移。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悬滴法的阳性率可达80-90% 。 

b.对可疑患者,若多次悬滴法未能发现滴虫,可送培养,其准确度可达98%左右。 

5)治疗 

a.全身用药 滴虫性阴道炎, 常伴有泌尿生殖系统及肠道内的滴虫感染,单纯局部用药,不易彻底消灭滴虫,应全身用药。甲硝唑2g,顿服;或200mg,每日3次,共用7天。口服吸收 好,疗效高,毒性小,应用方便,丈夫或性伴侣需同时治疗。亦可应用替硝唑2g,顿服,疗效优于甲硝唑,而胃肠道等的副反应减小。

b.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亦有疗效,但较口服稍差。甲硝唑200mg,每晚放入阴道1次,共用7-10天。应连续用药3周期。 

c.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禁性交或用避孕套。内衣裤、毛巾等应煮沸消毒,或用消毒剂浸泡以消灭病原,避免重复感染。服用药物期间应禁酒。 

6)预防 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丈夫或性伴侣应同时治疗。注意公共设施的卫生消毒。妇女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

念珠菌是单细胞真菌,在健康人皮肤、粘膜和阴道等部位均有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念珠菌可侵犯人体组织引起炎症,其在女性生殖道的感染常常侵犯阴道,而继发引起外阴皮肤粘膜的炎症,故称之为VVC,既往曾用过念珠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及霉菌性阴道炎等名称。

1)流行病学 全世界有数百万妇女患VVC,据统计70%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约10-20%的健康妇女阴道中有念珠菌存在。在美国,VVC的发病率仅次 于BV,居第二位。国外报道非妊娠妇女VVC的发病率为17.6%,妊娠妇女中VVC的发病率为30.2% 。通常认为VVC的病原来源于口腔或肠道,皮肤上的真菌往往不是VVC的来源。 

2)病因及发病机制 80-90%的VVC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少数VVC可由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或热带念珠菌等引起。白色念珠菌为卵圆形的单壁细胞,成群分布,有芽生 孢子及细胞发芽伸长而形成的假菌丝。念珠菌不耐热,加热至60℃1小时即可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的抵抗力较强。约有10%的非妊娠妇 女和30%的妊娠妇女阴道中有念珠菌寄生而无症状。当阴道内糖原增多,pH值降低时念珠菌容易繁殖并造成炎症,故多见于孕妇、糖尿病患者及应用雌激素者;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后,阴道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而使念珠菌过度生长;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可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阴道感染而发生VVC。 

3)临床表现 

a.症状 外阴瘙痒,有较多的白色豆渣样白带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可伴有外阴烧灼感,尿急、尿痛和性交痛。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宁,痛苦异常。 

b.体征 检查见外阴肿胀,表皮可剥脱,可有抓痕。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附有白色膜状物,擦除后可见阴道粘膜红肿或糜烂面及浅表溃疡。典型的白带为白色、凝块状和豆渣样,略带臭味。 

4)诊断 典型的VVC诊断不难,但易与其他外阴病变相混,故需做病原检查以确诊。直接做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即可诊断。 

a.采用10%KOH悬滴法在显微镜下找芽孢和假菌丝,阳性率可达60% 。 

b.用革兰染色法,其阳性率可达80% 。 

c. 培养法阳性率更高,且可确定敏感的抗真菌药物,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确诊,可用于难治性VVC或复发性VVC。 

d.对顽固病例应积极查找有无应用雌激素或抗生素的历史,并查血糖以除外糖尿病。 

5)治疗 

a.去除诱因 停用抗生素和雌激素等,积极治疗糖尿病。 

b.局部用药 选择以下一种: 

咪康唑软胶囊1200mg,单次用药。 

咪康唑栓/软胶囊400mg,每晚一次,共3日。 

咪康唑栓200mg,每晚一次,共7日。 

克霉唑栓/片500mg,单次用药。克霉唑栓100mg,每晚一次,共7日。制霉菌素泡腾片 10万U,每晚一次,共14日。制霉菌素片 50万U,每晚一次,共14日。 c.全身用药 适用于未婚无性生活的女性、外出不方便局部用药者和将月经来潮者。氟康唑150mg,顿服1次。

细菌性阴道病(BV)

自1954年报道以来,因对其病原认识的不清而曾称为嗜血杆菌阴道炎、棒状杆菌阴道炎和非特异性阴道炎,直至1984年在瑞典的专题国际会议上正式命名为BV。

1)发病率 多发生于15-44岁之间的妇女,在不同人群中发病率不同,一般在10-25%之间,但在STD妇女中高达61%,故被认为是STD之一。 

2)病因 近年来认为BV的发生是由于阴道菌群失调,乳酸杆菌减少而导致其他病原如加德纳菌、各种厌氧菌、弯曲弧菌等的大量繁殖,BV实际上是以加德纳菌为主的一种混合感染。 

3)临床表现 

a.症状 约有10-5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多诉白带增多,有味,可伴有轻度的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b.体征 检查见白带为均匀一致的量较多的稀薄白带,阴道粘膜无红肿或充血等炎症表现,无滴虫、念珠菌或淋菌感染。清洁度多为I度。 

4)诊断 无症状者易被忽视,以下4项中符合3项者即可诊断BV,其中线索细胞阳性必备。 

a.阴道分泌物为均匀一致的稀薄白带。 

b.阴道pH>4.5(由于厌氧菌产氨所致)。 

c.氨试验阳性,取少量阴道分泌物于玻璃片上,加入10%氢氧化钾液1-2滴,若产生一种烂鱼样腥臭味即为阳性。 

d.线索细胞(clue cell)阳性,悬滴法在高倍显微镜下见到20%以上的clue cell。Clue cell即阴道脱落的表层细胞表面贴附大量颗粒状物(即加德纳菌等),使细胞边缘不清。 

5)治疗 

1.全身用药 甲硝唑500mg, 每日2次,共用7日,有效率可达98.8%;克林霉素300mg,每日2次,共用7日,有效率达94% 。 

2.局部用药 甲硝唑200mg, 置于阴道内,共用7日;2%克林霉素膏剂300mg,涂擦阴道,共用7日。疗效较口服略差。

幼女性外阴阴道炎

幼女性外阴阴道炎是指发生在婴幼儿、青春期前的少女或幼女外阴皮肤和阴道粘膜的炎症。幼女所患阴道炎多与外阴炎同时存在。

1)病因 导致幼女罹患外阴阴道炎的 原因主要有:①解剖上由于幼女缺乏雌激素,外阴发育不成熟,缺乏大小阴唇脂肪的保护及阴毛对微生物的防御,且外阴部的皮肤特别薄嫩,故易受到病原的侵犯; 并对微生物的侵犯较敏感,很易受到外伤和抓伤。②幼女的阴道pH值呈中性,适合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③儿童的卫生习惯差,易将泥土、沙子等脏东西弄到阴道 中,或由于好奇,可将橡皮、玻璃球等异物放入阴道中,引起炎症。④受性虐待的儿童,可致外阴阴道损伤及感染淋菌等STD。常见的病原有葡萄球菌、链球菌、 大肠杆菌等,滴虫、念珠菌、淋菌以及衣原体、疱疹病毒和HPV等。

2)临床表现与诊断 多是在家长陪同下就诊的,因幼女无法表达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或尿频尿急等不适,往往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或以手抓外阴部。年龄稍大的幼女受到性侵 犯后,因承受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可表现出精神压抑和恐惧情绪。检查时可见外阴、阴蒂红肿,表面可有破溃,尿道口和阴道口粘膜充血、水肿,阴道口有脓性分 泌物。可用棉签取阴道分泌物做涂片检查或做培养,查找病原,并注意处女膜是否完整及阴道内有无异物。 

3)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局部及全身应用对抗生素;如有异物,可在使用镇静剂或麻醉下取出。 

老年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senile vaginitis)常见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卵巢手术切除、放疗治疗使卵巢失去功能的妇女、哺乳过久的妇女以及卵巢功能早衰的妇女也可有类似的症状。

1)病因 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粘膜萎缩变薄,上皮内糖原含量减少,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内pH值上升,便于厌氧菌的侵入和繁殖,从而引起炎症。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水样或脓性,也可带有血性。外阴有瘙痒或烧灼感,有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检查见阴道粘膜萎缩,皱襞消失, 阴道粘膜充血,红肿,有出血点,严重者可形成溃疡。如不及早治疗,溃疡可有瘢痕收缩或与对侧粘连,造成阴道狭窄甚至闭锁,引流不畅,形成阴道或宫腔积脓。  

3)诊断 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应取阴道分泌物查找滴虫和念珠菌。需与生殖道恶性肿瘤鉴别,即常规做宫颈防癌涂片,必要时应在感染控制后行子宫的分段诊刮术。 

4)治疗 原则是提高机体及阴道的抵抗力,抑制病原的生长。 

a.1%乳酸液或0.5%醋酸液冲洗阴道,每日1次,以增加阴道的酸度。 

b.局部用甲硝唑200mg,每日1次,共用7-10日;或口服甲硝唑200mg,每日3次,共用7日。 

v. 雌激素替代治疗(HRT) 。

预防阴道炎六注意 

  • 穿棉质内裤,并且勤换,清洗外阴的毛巾和盆要单独分开。洗后的内裤要放在太阳下暴晒,不要晾置于卫生间内。
  • 穿着衣物须透气,不要连续穿着连裤袜或紧身牛仔裤。
  • 大便后擦拭的方向应由前至后,避免将肛门处的念珠菌带至阴道。
  • 如果以前喜欢穿着泳衣坐在泳池边聊天,那以后可得改改了,在公共泳场、浴室这样的地方都不要随便坐,公共马桶也不例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张宏秀
  • 请尽量保持心情开朗,因为心理原因也会降低身体免疫力,使念珠菌乘虚而入。

  • 不要用消毒剂或各种清洁剂频繁冲洗外阴和阴道。清洗阴部最好用清水,而不是各式各样的洗液。

附件炎

附件炎是指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一般来讲,附件炎是致病微生物侵入生殖器官后引起输卵管、卵巢感染的常见疾病。但输卵管、卵巢炎常常合并有宫旁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且在诊断时也不易区分,这样,盆腔腹膜炎、宫旁结缔组织炎,就也被划入附件炎范围了。在盆腔器官炎症中,以输卵管炎最常见,由于解剖部位相互邻近的关系,往往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同时并存且相互影响。

附件炎的病因

(1)分娩或流产后由于抵抗力下降,病原体经生殖道上行感染并扩散到输卵管、卵巢,继而整个盆腔,引起炎症。

(2)在宫内节育器广泛应用的同时,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手术操作不严格而引发。

(3)未经严格消毒而进行的宫腔操作,如吸宫术、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子宫颈管治疗,以及消毒不严格的产科手术感染等。

(4)不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性交或不洁性交等。

(5)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未经及时治疗时,病原菌可经血行传播而引起输卵管卵巢炎,多见于结核性疾病。

(6)盆腔或输卵管邻近器官发生炎症如阑尾炎时,可通过直接蔓延引起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炎症一般发生在邻近的一侧输卵管及卵巢。

(7)性传播疾病如淋病,感染后淋病双球菌可以沿粘膜向上蔓延,引起输卵管、卵巢炎症。

附件炎的症状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附件炎症状明显,如发热、寒战、下腹剧痛等。慢性附件炎有程度不同的腹痛,或小腹坠胀和牵扯感,时轻时重,伴有白带增多、腰疼、月经失调等症状。 

附件炎的检查

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宫颈有举痛;盆腔组织有水肿感,并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有增高。

发生于右侧的急性输卵管卵巢炎及盆腔腹膜炎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临床要注意鉴别。

附件炎的治疗

对于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者,可行输卵管整复手术。对反复急性发作的慢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经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患者年龄较大时,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此外,由于本病病情顽固,又可反复发作,常使病人精神负担较重,所以还要树立信心,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

附件炎的预防

积极彻底地治疗急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如已患病,治疗要持之以恒,以免病情迁延日久,难以根治。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及经期卫生,预防慢性感染。因炎症引起的较大的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行手术治疗。

怎样彻底治愈慢性附件炎 

慢性附件炎在妇科炎症中是最为常见的,而且慢性附件炎还会久治不愈,并且容易反复发作。那么怎样才能将急慢性附件炎彻底治愈呢?

慢性附件炎患者一般一侧肚子疼而且附件增粗加厚,劳累的时候或月经前后发作。慢性附件炎只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作用是不大的,它需要长时间的支持疗法,就是增加营养和改善机体免疫力。增加机体免疫力最主要的就是锻炼身体,一方面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也可使身心愉悦。慢性附件炎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一种身心疾病。

慢性附件炎不易根治,治疗慢性附件炎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不当是盆腔炎治疗的常见误区。临床上主要选用广谱抗生素或按药敏选用,如四环素、磺胺嘧啶、氟哌酸、灭滴灵、青霉素或其它头孢菌素类药。使用这些抗生素最难掌握的是停药时间,停药过早往往导致患者病情反复,而这些药物长期使用除了会造成病人经济负担过重外,还可能会损伤其他脏器。

专家提醒:

首先广大妇女应注意经期、产后、流产后的养生及性生活卫生;阴道有出血时禁止性生活。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及经期卫生,预防慢性感染 。

定期妇检,对于各种不适切莫掉以轻心。

积极彻底地治疗急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是预防慢性附件炎发生的关键。

进行人流、放环,其他宫腔手术及分娩,应到正规医院去。以避免消毒不严格,人为造成感染。

一旦患有慢性附件炎,要注意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使病灶局限。饮食宜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

遵守治疗原则彻底治疗,以免转成慢性。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及经期摄生,预防慢性感染。如已患有慢性附件炎,应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治疗,并要持之以恒,以免病情迁延日久,难以根治。

慢性附件炎不能单纯抗菌治疗 

附件炎慢性期患者可能出现白带增多、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常常伴有腹胀、尿频等不适感。

 

    慢性附件炎的治疗只采用抗生素效果欠佳,它需要长时间的支持疗法,即增强机体免疫力,其最主要方法就是锻炼身体。

慢性附件炎用药后不会立竿见影,但是症状会逐渐缓解。治疗上主要是使用一些中成药,一定要做到持续用药—至少1个月。千万不能觉得症状减轻就自己停药了,这样会使疾病极易复发。同时治疗此病可以配合使用理疗。理疗的作用能使局部水肿消散,瘢痕软化,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肠蠕动,使局部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改善。

在治疗慢性附件炎的时候,还要积极治疗下生殖道的感染,因为阴道炎和宫颈炎都有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上行或逆行感染。如果已放置避孕环,最好取环后治疗效果更佳。

慢性附件炎在治疗效果不好时,可以考虑手术疗法,如输卵管积水等。

预防附件炎引起的不孕 

输卵管和卵巢是女性生殖器的附件,它们一旦发炎症,就称为附件炎。可是,女同胞们,尤其是未婚的姑娘们,千万不要因为这种炎症带有“附件”标记就掉以轻心。须知输卵管和卵巢虽有女性生殖器的“附件”,但在生儿育女中却是挑大梁的角色。这两个“附件” 若出现严重的炎症,会酿成不孕症,使你做不成妈妈呢。

附件会引起不孕的原因:

有些女性患者,开始罹患附件炎时,急性炎症表现并不明显,待发现时已转成慢性;还有些年轻女性虽然患了慢性附件炎,但因症状不明显自己未觉察,因此,慢性附件炎引起输卵管粘连闭塞,常会影响输卵管的功能,不能摄取卵子进入输卵管,使卵子不能与精子相遇,以致不能受孕怀胎,造成不孕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输卵管和卵巢相邻,发生炎症时不易区分。尤其是输卵管的慢性炎症,时间久了可导致输卵管纤维化、增粗且阻塞不通,还可与周围组织粘连。如输卵管两端闭塞,可形成输卵管积水,积水穿入到粘连于一起的卵巢中,就会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这是造成婚后不孕或宫外孕的主要祸端。

附件炎的治疗:

急性附件炎的治疗关键在于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药量要足,时间要用够,不要见好就收,务求彻底。

慢性附件炎的治疗较为棘手,不妨采取中西药物并重以及理疗等方法,单纯投用抗生素效果不佳,应配合抗炎和消除粘连的药物,例如肌肉注射糜蛋白酶,甚至应用激素,服用活血化淤的中药以及物理治疗等。

附件炎的预防:

预防的关键在于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及经期卫生。因炎症引起的较大的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施行手术治疗。对于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者,可施行输卵管整复手术。对反复急性发作的慢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经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患者年龄较大时,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此外,由于本病病情顽固,又可反复发作,常使病人精神负担较重,所以还要树立信心,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 

妇科炎症治疗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全世界约87%的成年女性不同程度的感染过妇科炎症,临床常见的妇科炎症有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往往经久不愈,影响生活质量和夫妻生活,并会导致不孕、诱发肿瘤等,后患无穷。

大家都还记得,名星梅艳芳和李媛媛就因为宫颈癌不幸辞世。大量科学数据及典型病例显示,妇科炎症导致的严重后果并不是危言耸听,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妇科炎症是所有成年女性自我保健的重要措施。 

临床常见的妇科炎症主要有: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外阴炎以及尿道炎等;妇科炎症通常表现为白带异常、外阴瘙痒,尿频、尿急、尿痛等,盆腔炎还会有腹痛、腹胀等表现。妇科炎症对性生活、生育等都有影响,有的甚致会发生癌变,危及生命,带给妇性朋友无穷无尽的烦恼和隐患。究竟有那些原因呢?

其一是生理原因

1、  女性外阴部位皮肤非常娇嫩,皮肤汗腺丰富,皱褶多,隐蔽不暴露,透气性差,最容易被病菌攻击。

 

2、  女性的生殖器、腹腔与外界是相通的,这是女性生殖器的独特之处,病菌可由阴道进入子宫。

 

3、通常情况下,阴道内有大量的乳酸杆菌,它分解糖原产生乳酸,使阴道内呈酸性环境,不利于有害菌的生长,但在局部抵抗力下降时,有些病菌和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    

 

4、阴道口与尿道口、肛门临近,受到尿液、粪便的污染,容易滋生病菌。

5、由于月经、妊娠等原因,子宫颈长期浸泡于刺激性的分泌物中,上皮脱落,容易导致宫颈内膜褶皱以及腺体内多种病原体潜藏其中。

其二是病理原因

1、经期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卫生垫,经期性生活等。

2、宫腔手术操作消毒不严。

3、人流、分娩等妇科手术对宫颈及阴道造成损伤,引发感染。

4、女性外阴和阴部粘膜是参与性活动的重要器官,性生活会对局部组织产生损伤或交叉感染。

5、感染传播疾病:不洁性生活、性交过频导致病原体的入侵。

妇科炎症治疗的四大误区

目前有大多女性患了妇科炎症,越来越多的倾向于自己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进行自我药疗。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妇产科主任向阳教授指出:“妇科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较高的是慢性宫颈 炎、阴道炎和慢性盆腔炎,累及我国八成以上的妇女,但懂得进行正确自我药疗的女性则是少之又少。”

误区一:让中成药唱主角 

  因为广告宣传的关系,加上传统医药深入人心,治疗妇科炎症的中成药大多“名声”很响,比如妇科千金片、花红片、金鸡胶囊,还有乌鸡白凤丸等。很多女性有了妇科炎症的症状,比如白带量多、颜色和气味异常、阴道口瘙痒等,习惯于马上求助于中成药治疗。 

  但无论是慢性宫颈炎,还是阴道炎和慢性盆腔炎,首选的治疗皆不是中成药。妇科中成药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起到较好的调理内分泌效果,可以调整女性的体质,但起效较慢、针对性不强,一般用作慢性妇科炎症的辅助治疗,不能作为首选治疗,否则用“慢兵对强敌”,引起炎症的病原体会趁机扩散、发展,从而耽误了病情。

误区二:治疗不按疗程 

大多数女性进行自我药疗时,判断疗效的往往凭主观感觉:症状好了、白带正常了就是病好了,于是赶快停药。向教授指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来说,往往症状减轻了,就可以停止药物治疗;其他的妇科炎症,治疗有一个较为严格的“疗程”概念。以常见的霉菌性阴道炎为例,因为有比较典型的症状:一是发作前大多有诱因,如工作劳累、出差、伴有糖尿病等;二是会出现特征性的豆腐渣样白带。因此,这本来是个适合于进行自我诊断从而进行自我药疗的病,但很多女性治疗时往往见好就收,不遵守疗程,没有“剩勇追穷寇”,霉菌感染大多还会再次反弹。 

2004年我国妇科界已经制定了一个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规范:首发的或者偶发的患者,宜进行口服药和阴道栓剂的抗霉菌治疗,治疗疗程为一个星期;难治性复发性感染,一般在月经过后用药1—2周,持续3—6个月;慢性宫颈炎治疗疗程为1—2星期;滴虫性阴道炎疗程大约也是1个星期。

误区三:各种妇科炎症不分 

阴道炎、慢性宫颈炎虽然都属于炎症,性质却大不一样,治疗时更要区别对待。阴道炎以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居多,大多采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宫颈炎则是内分泌改变、外界刺激、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很少使用抗生素治疗,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手段,比如宫颈糜烂,就应该采用激光、冷冻、微波等物理治疗手段,还可以使用爱宝疗栓剂、保妇康栓剂,无论是治疗方案,还是治疗药物,都和阴道炎大相径庭。患了宫颈炎,还要排除癌变和癌前病变的可能,18岁以上的女性,应该每年做一次宫颈筛查;连续三年正常,则改为2—3年进行一次检查。

误区四:盲目选洗液 

洗液是女性青睐的对抗阴道炎症的“武器”,不过,许多女性购买洗液时很盲目、也很随意。购买洗液很有学问。首先,要认准洗液是健字号还是药字号,如是妇科炎症急性发作,建议选择药字号。第二,认准洗液的酸碱性,霉菌性阴道炎应该选用碱性洗液,滴虫性阴道炎,表现为阴道局部发痒、出现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则应该选用酸性洗液,如醋酸洗必泰。第三,洗液使用时间别超过标准的疗程。清水才是最好的洗液,因为它不会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

怎样预防妇科炎症?

     1、瘙痒处应避免过度搔抓、摩擦、热水洗烫等方式止痒,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也不能用洗浴剂反复清洗外阴或冲洗阴道,而引起阴道PH改变,导致阴道正常菌群失调,从而破坏阴道酸性抗菌屏障,不滥用强刺激的激素类外涂药物;

     2、内衣应柔软松宽,以棉织品为好。避免羽绒、尼龙及毛织品衣服贴身穿戴,避免内裤与袜子同洗;

     3、平时注意保持外阴部位的清洁干爽,特别是在月经期间更要注意这一点,不穿化纤内裤及牛仔裤;

     4、男性平时洗澡时,应将包皮翻转,洗净包皮囊内的包皮垢,是预防炎症的最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5、避免不洁性交;

     6、避免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阴正常菌群失调;

     7、如果长期口服避孕药而导致阴道炎反复发作的应停用避孕药,改用其他方法避孕。

坚持治疗妇科炎症的意义

大多数患者经过局部用药治疗后,症状会很快改善或消失,但这并不说明炎症已痊愈,而是病原体暂时受到了抑制。患者千万不要就此停药,而是应该遵照医生嘱咐,完成治疗疗程,月经期可以暂停用药,然后在月经干净后到医院做妇科检查和阴道分泌物的显微镜检查,阴性者属于近期痊愈。如果需要,还将继续治疗。只有连续三个月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均无异常,才算完全治愈。有些患者不遵守用药规则,症状稍有好转即擅自停药,不久症状又出现,就再用药治疗一段时间,症状一消失又停止用药。如此用用停停,会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影响药物疗效,导致炎症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给患者生活上带来不便,还会产生精神压力。因此,要想彻底治愈妇科炎症,一方面医师应该详细说明用药方法及治愈标准,另一方面患者要坚持治疗,定期复查,不要怕麻烦。

盆腔炎

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由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多数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约占90%以上。而由于盆腔器官多由内脏神经支配,疼痛感觉常定位不准确,而炎症本身并不是只单独局限于某个盆腔器官,因此,临床上有时不能确定炎症的确切部位到底是输卵管还是卵巢等等,有时把局限在输卵管、卵巢附近的炎症称为附件炎。

疾病分类

国内按照疾病的病程曾将其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但在国外,基本上没有此类分类方法,而多数按有无合并症来分类为有合并症盆腔炎和无合并症盆腔炎。而我们以往所说的慢性盆腔炎,许多是应归属于现在经常提到的慢性盆腔痛这一概念,即为许多疾病或原因所导致的盆腔疼痛性疾病的概括,所以今天我们所谈及的盆腔炎是指那些真正由于感染引起的盆腔炎症性疾病。输卵管积水等以往被归为慢性盆腔炎的诊断,现多被认为是盆腔炎的后遗症或并发症,虽然有的也需要手术治疗,但不再列入盆腔炎了。 

发病原因及机制

关于PID的致病微生物也曾说法有过争论,通常认为主要是通过阴道而感染宫颈并上行,主要是由三类微生物引起: 

1. 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STI)致病微生物; 

2. 需氧菌; 

3. 厌氧菌。 

性传播感染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主要的致病原。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等也参与PID的发生。此外,巨细胞病毒、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可能是部分PID的病原体。盆腔炎的致病微生物多为混合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

可有下腹痛伴发热,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食欲不振等;腹膜炎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肿物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肿物位于前方可有泌尿系统症状,若位于后方,则有腹泻、里急后重及排便困难等直肠刺激症状。 

体征

患者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增快,下腹可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穹窿有明显触痛,后穹窿可能饱满、有波动感,提示可能有盆腔脓肿存在;宫颈充血、举痛明显;宫体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的两侧压痛明显,若为单纯salpingitis,可触及输卵管增粗,有明显压痛;若为脓肿,则可触及压痛明显的肿物,有波动感;宫旁结缔组织炎时,可触及宫旁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后,或两侧宫底韧带高度水肿、增粗,压痛明显。 

诊断

诊断要点

PID的临床表现各异,因此其诊断通常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在性活跃女性及其他患性传播感染危险患者,如满足以下条件又无其他病因,应开始PID经验治疗。 

最低诊断标准

(1)子宫压痛;或 

(2)附件压痛;或 

(3)宫颈举痛 

下腹压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的患者,诊断PID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支持PID诊断的附加条件

(1)口腔温度≥38.3℃; 

(2)宫颈或阴道黏液脓性分泌物; 

(3)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4)血沉加快; 

(5)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6)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 

大多数PID患者都有宫颈粘液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镜检有白细胞增多。如果宫颈分泌物外观正常并且阴道分泌物镜检无白细胞,则PID诊断成立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 

如有条件应积极寻找致病微生物。 

PID的最特异标准包括

(1)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的病理组织学证据; 

(2)经阴道超声检查或核磁共振显像技术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可伴有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 

(3)腹腔镜检查结果符合PID表现。 

治疗

治疗原则

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根据经验选择广谱抗生素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和需氧菌等。 

(1)所有的治疗方案都必须对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有效,因为子宫内膜和宫颈筛查无阳性发现并不能除外上生殖道感染。 

(2)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抗菌谱应覆盖厌氧菌。 

(3)立即开始治疗,因为及时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与远期预后直接相关。 

(4)选择治疗方案则应综合考虑有效性、费用、患者依从性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 

(5)给药方法:静脉给药和非静脉给药以及是否需要住院治疗由医生的判断力决定。 

(6)中医中药治疗也可对PID有一定效果。 

具体方案

 A方案 B方案 替代方案1 替代方案2 

静脉方案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相当于第二代头孢菌素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或相当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如:头孢替坦2g, 静滴,1次/12h或头孢西丁2g,静滴,1次/6h

加用 多西环素 

100mg,口服,1次/12h × 14 或米诺环素100mg,口服,1次/12h × 14 ;或阿奇霉素0.5,静滴或口服,1次/d 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方案:

克林霉素900mg, 静滴,1次/8h,

加用庆大霉素负荷剂量(2mg/kg),静滴,维持剂量(1.5mg/kg),1次/8h 氧氟沙星400mg,静滴,1次/12小时,或左氧氟沙星500mg,静滴,1次/日加用甲硝唑500mg,静滴,每8小时1次莫西沙星400mg,静滴,1次/d

不用加甲硝唑 青霉素类药物   

氨苄西林/舒巴坦3g,静滴,1次/6h,

加用  多西环素 

100mg,口服,1次/12h或米诺环素100mg,口服,1次/12h;或阿奇霉素0.5,静滴或口服,1次/d。 

说明 : 此方案对以厌氧菌为主的感染疗效较好,常用于治疗输卵管卵巢脓肿;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患者:

用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加甲硝唑或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加克林霉素;

比单纯应用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对治疗厌氧菌感染更优越

非静脉方案 氧氟沙星400mg,口服,2次/d,或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1次/d,

加用甲硝唑 

500mg,口服,2次/d,共14d;

莫西沙星400mg,口服,1次/d,共14d

不用加甲硝唑 头孢曲松250mg肌注,单次给药或头孢西丁2g,肌注,加丙磺舒1g,口服,均单次;或其他三代头孢类药物   

均需加用

多西环素100mg,口服,1次/12h;或米诺环素100mg,口服,1次/12h;共14d

可加用  甲硝唑 

 

500mg,口服,2次/d,共14d

注意:在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h,继续口服,共持续14天。

手术治疗

指征: 

(1)药物治疗无效: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患者中毒症状加重或包块增大者,应及时手术,以免发生脓肿破裂。 

(2)脓肿持续存在:经药物治疗病情有好转,继续控制炎症数日(2~3周),包块仍未消失但已局限化,应手术切除,以免日后再次急性发作,或形成慢性盆腔炎。 

(3)脓肿破裂: 突然腹痛加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胀,检查腹部拒按或有中毒性休克表现,应怀疑脓肿破裂。若脓肿破裂未及时诊治,死亡率高。因此,一旦怀疑脓肿破裂,需立即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行剖腹探查。 

手术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手术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态等全面考虑。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以采用保守性手术为主;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屡次发作者,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对极度衰弱危重患者的手术范围须按具体情况决定。若盆腔脓肿位置低、突向阴道后穹隆时,可经阴道切开排脓,同时注入抗生素。 

疾病预后

患者应在开始治疗3天内出现临床情况的改善,如退热、腹部压痛或反跳痛减轻、子宫及附件压痛减轻、宫颈举痛减轻等。在此期间病情无好转的患者需住院治疗,进一步检查以及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在72小时内随诊,明确有无临床情况的改善(具体标准如前所述)。如果未见好转则建议住院接受静脉给药治疗以及进一步检查。建议对于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的PID患者,还应在治疗结束后4-6周时重新筛查上述病原体。 

疾病预防

沙眼衣原体感染筛查和高危妇女的治疗能有效降低PID的发病率。对高危妇女的宫颈分泌物筛查可以预防大部分PID的发生。对PID患者出现症状前60日内接触过的性伴进行检查和治疗。这种检查和评价是必要的,因为患者有在感染的危险,而且其性伴很可能感染淋病及沙眼衣原体。由淋病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PID患者的男性性伴常无症状。无论PID患者分离的病原体如何,均应建议患者的性伴进行STI的检测和治疗。在女性PID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屏障(避孕套)的性交。

盆腔炎性疾病与其后遗症及不孕不育 

一、概念

(一)定义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 atory disease , PID)是妇女的最常见、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定义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PID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PID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而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很少发生,如若发生盆腔炎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

(二)国内对盆腔炎的认识

以往《妇产科学》教材把盆腔炎症分为急性盆腔炎与慢性盆腔炎。国内教科书描述急性盆腔炎的表现为发病时下腹痛伴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查体下腹部压痛或有反跳痛及肌紧张;宫颈举痛, 宫体压痛,附件区压痛。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描述则是全身炎症症状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感疲倦、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痠痛;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呈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或片状增厚、压痛。第7 版《妇产科学》教材的盆腔炎性疾病主要指急性盆腔炎,未再阐述慢性盆腔炎。

(三)国外对盆腔炎的认识

从定义上讲,盆腔炎是一种急性炎症过程,慢性盆腔炎这一概念的使用通常是不恰当的,所以慢性盆腔炎指的是急性过程的后遗症,也即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sequelae of PID)。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广泛,有临床症状明显的轻度到重度的患者,也有“无症状”或“非典型”盆腔炎患者。Wolner-Hanssen提出“无症状”“不典型”“隐性”盆腔炎的概念[1]。这种盆腔炎并不是患者无症状或亚临床感染,只是这些妇女未察觉自身症状,从而未就诊或未被诊断出盆腔炎。

(四)反复发作性PID

反复发作性PID目前被归类于PID后遗症。根据国外的一些文献报道及临床观察,我认为反复发作的盆腔炎也属于PID的范畴而不应归属于PID的后遗症。这是因为曾患过PID的女性再次发作的盆腔炎症, 病灶细菌培养结果显示, 实际是再次的盆腔感染。另外, STDs所致PID的女性在临床治疗后再次暴露于这些微生物的可能性很大,从而再次感染导致PID的发生。还有,延误治疗、不规范的治疗均可使病灶内的微生物造成潜伏感染,形成“无症状”的PID。多项资料显示反复发作性的PID正是PID后遗症的重要原因。

(五)盆腔炎后遗症

盆腔炎患者短期后遗症有肝周围炎(菲-柯氏综合征)、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罕见的死亡。长期后遗症包括不孕症、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PID后遗症与PID是否能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有关,与“无症状”或“隐性”PID有关,更与PID的发作次数有关。国外文献报道有临床表现的PID症状发作2天内治疗的患者无一例发生不孕。另有报道症状发作3天以后治疗者较3天以内治疗者发生不孕症的概率高(19.7%:8.3%)。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的概念及诊断比较模糊, 国内以往诊断的慢性盆腔炎, 可能包括不典型或隐匿性PID及反复发作性PID, 也可能包括PID后遗症或两者兼而有之。如果继续延续国内对慢性盆腔炎的概念,可能会继续导致对一大部分PID的误诊及延误治疗,从而导致PID后遗症的发生。

二、病原学

PID是病原微生物由下生殖道上行感染至上生殖道所致,偶有经淋巴系统、血循环或邻近器官直接蔓延。从PID患者体内检出的微生物可分为两大类:内源性来自于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可以仅为需氧菌感染,也可以仅为厌氧菌感染,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多见,约2/3的病例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外源性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引起PID的主要性传播微生物。生殖器支原体的致病作用还不清楚。

三、PID的危险因素

PI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行为、避孕措施、阴道冲洗等。

(一)年龄与PID的发病率成反比。性活跃期的24岁以下的女性患PID的危险性是25-29岁女性的3倍,但其发生后遗症如不孕的概率较高龄组低。

(二)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Ds)的高患病率导致了PID发病率的增加。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感染和细菌性阴道病(BV)是PI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性行为与增加患PID的危险性有关。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性行为次数频繁、短期内多个性伴侣、月经期性行为。

(四)避孕方法的选择与PID的关系。放置宫内节育器者PID及其后遗症的发病危险性升高2-9倍。WTO报道,带环者较使用其它避孕措施或未避孕者发生急性输卵管炎的危险性升高2-4倍。合理使用避孕套能降低STDs、PID及其输卵管性不孕、宫外孕的危险性。口服避孕药能使有临床症状的PID发病危险性下降40%-60%。口服避孕药改变了宫颈粘液阻碍了阴道和宫颈微生物向上生殖道的侵袭;口服避孕药后经期缩短、经量减少,缩短了微生物侵入子宫和输卵管的“窗口期”。Svensson等报道,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将来在受孕方面的预后比使用其它方法避孕的女性要好。

(五)阴道的阴道冲洗增加PID及异位妊娠的危险性。阴道冲洗改变了酸碱度及阴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导致某些微生物占优势或易患细菌性阴道病,使PID的危险性升高。阴道冲洗可使微生物向上生殖道侵袭,增加了上生殖道感染的危险性。

(六)患有PID的女性最可能在月经来潮7天内症状发作。吸烟、嗜酒、滥用违禁药品与PID的发生有关。

四、诊断

由于感染的病原体不同、感染范围大小、患者体质的差异,临床上PID患者症状和体征差异较大,可能是有明显症状的PID,也可能是轻微或没有任何症状的PID。PID的临床表现约4%是严重型的,36%是轻度到中度明显型的,60%是隐匿性的。及时的正确的诊断为尽早治疗提供了保障。

(一)最低诊断标准  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压痛,CDC推荐的最低诊断标准,强调了对于轻度PID诊断的敏感性,如果符最低诊断标准,就可以开始抗生素治疗。

(二)附加诊断标准  对于有严重临床表现的患者需进行更全面的诊断评估,以免造成误诊。

 体温超过38.3℃(口表)

 宫颈或阴道异常粘液脓性分泌物

 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见到白细胞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C—反应蛋白升高

 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感染

(三)特异标准

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子宫内膜炎

阴道超声、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有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肿块

腹腔镜检查发现PID征象

(四)腹腔镜诊断

腹腔镜示: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壁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腹腔镜诊断准确,用于诊断较重的输卵管炎效果较好,并能直接采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进行病原学诊断。缺点是不容易接受,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但其对轻的输卵管炎不敏感,而且输卵管内膜炎无法诊断。

五、治疗

PID治疗的目的是及时治愈PID,防止后遗症的发生。PID治疗原则是以抗生素药物抗感染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盆腔炎经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后可彻底治愈。

(一)抗生素治疗

患者就诊后的初始抗生素治疗往往是在获得实验室结果前开始的治疗,通常是临床医生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随后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较为合理。

根据PID的病原学结果看,CDC提出,单一的抗生素不适合PID的治疗,所选的抗菌素应广谱覆盖常见PID致病菌。CDC规范要求:

1、治疗方案必须对引起急性输卵管炎的全部病原菌都有覆盖。即包括对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厌氧菌有效,因为子宫内膜和宫颈筛查无阳性发现并不能除外上生殖道感染。

2、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3、及时评估治疗效果,选择恰当的给药途径。

A.口服给药

(1) 方案:氧氟沙星400mg bid po.×14天或左氧氟沙星500mg qd po.+甲硝唑500mg bid po. ×14天

(2) 方案:头孢曲松(菌必治)250mg im.qd

或头孢西汀2g+丙磺舒1g po.

或头孢唑肟或头孢氨噻肟

+强力霉素100mg bid po.×14天

有或无甲硝唑500mg bid po. ×14天

B.静脉给药

(1) 方案:头孢替坦2g iv. q12h

   或头孢西丁2g iv. q6h

+多西环素100mg po. bid×14天

或米诺环素100mg po. bid×14天

或阿奇霉素0.5g  iv或po. qd

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h,继续多西环素100mg po.bid×14 天

(2) 方案:克林霉素900mg  iv. q8h

+庆大霉素负荷剂量(2mg/kg)iv.维持剂量(1.5mg/kg),q8h

此方案对以厌氧菌为主的感染疗效较好,应注意的是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h。后继续克林霉素450mg po. qd×14天或口服多西环素100mg po.bid×14天。

(二)手术治疗

盆腔炎的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输卵管卵巢脓肿(TOA)或盆腔脓肿。手术指征有:药物治疗无效;TOA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 h;脓肿持续存在;经药物治疗病情有好转但持续存在;脓肿破裂(一旦怀疑脓肿破裂,需立即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行剖腹探查)等。

(三)治疗随访

药物治疗患者,应在72小时内随诊,明确有无临床情况的改善如退热、腹部压痛或反跳痛减、子宫及附件压痛减轻、宫颈举痛减轻等。在此期间病情无好转的患者需进一步检查以及手术治疗。有的专家还建议沙眼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感染的PID患者,在治疗结束后4-6周时复查上述病原体。

(四)性伴侣的治疗

对PID患者出现症状前60日内接触过的性伴进行检查和治疗。这种检查和评价是必要的,因为患者有再感染的危险,而且其性伴很可能感染淋病及沙眼衣原体且常无症状。无论PID患者分离的病原体如何,均应建议对其性伴侣进行性传播疾病的检测和治疗。此外,在女性PID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屏障(避孕套)的性生活。